年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二,直逼全球最繁忙的美國亞特蘭大機場;近十年里,發展成為亞太地區唯一擁有3個航站樓、3條跑道、雙塔臺同時運行的世界超大型機場——首都機場憑借如此傲人的成績,被譽為“第一國門”,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民航發展速度的縮影。同時,強大的首都機場帶來強勁的經濟驅動力,北京市順義區80%的GDP來自機場周邊不到60平方公里的地區,約85%的財政收入來自臨空經濟區。
全球矚目的“中國速度”
“2012年首都機場航班起降達55.7萬架次,高峰每小時起降飛機超過124架次。無論從容量還是先進性上來說,我們都已經躋身世界一流機場的行列。”面對著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航站樓——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,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增禹自豪地說。
旅客吞吐量持續增長,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二,首都機場不斷刷新中國民航乃至世界民航發展的新紀錄,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“中國速度”。
劉增禹認為,這和首都機場獨特的地理位置、超前的發展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手段息息相關。一座機場要想良好運行,地理位置雖然重要,但絕不是全部,正所謂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。
2009年,首都機場在民航業率先叫響“中國服務”理念,從細節做起做好服務:手推車便利性連續蟬聯世界第一,旅客使用公用電話可以免費撥打3分鐘市內電話,啟動“云端圖書館”閱讀計劃……國際機場協會近日公布2012年ASQ旅客滿意度調查結果,首都機場滿意度全球排名第三。
劉增禹介紹說:“我們在發展上注重不斷植入國際理念,跟世界形勢接軌,今年實行的‘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’就是首都機場與世界接軌的一個例證。”
今年1月1日,首都機場成為國內首家具備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資格的機場,持有第三國簽證和機票的外國人途經北京時,可以不持有中國簽證在北京停留72小時,只需要花上幾分鐘,由邊檢人員查驗護照、聯程機票后,就能順利進入北京境內游長城、吃烤鴨。寬松的免簽政策將吸引大批的航班和乘客中轉,不僅能為首都機場帶來大量的客流,還將惠及北京市的旅游、餐飲、住宿等整條產業鏈。
除了增速喜人的旅客吞吐量,首都機場的貨運量同樣一路看漲,2002年至2012年,年貨運吞吐量從67萬噸攀升至180萬噸,在國內位居前列。目前,首都機場除了有效利用客機腹艙運輸貨物外,更是積極推動全貨機載貨模式。以波音747為例,腹艙載貨為35至45噸,而全貨機載貨可達110至120噸,載貨量相當于腹艙載貨的2.5至3.5倍。
大通關基地的投入使用,為首都機場邁向國際一流航空貨運樞紐提供了可靠保障。該基地緊鄰停機坪,包括航空貨運站、快件中心、海關監管區和保稅物流中心幾大板塊,進關貨物在這里可以享受包括物流、進出口通關和檢驗檢疫的“一站式”服務。
2012年12月6日,全貨機航空公司德國貨運航空公司正式進駐首都機場,開通法蘭克福至北京航線。截至目前,首都機場運營的全貨機航空公司已有十幾家。
電子商務蓬勃發展,刺激了航空快件業務的快速發展。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經理李純芳強調,首都機場對電子商務的發展給予了充分的關注,也正在與大型快遞企業尋求合作,共同打造航空快遞轉運中心,推動貨運發展模式的轉型。
連接世界的航空樞紐
1.5公里的跑道,就能讓你連接世界——對機場的樞紐功能,民航業內有這樣一個形象的說法。首都機場的定位就是建成功能完善、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。
劉增禹認為,要建成大型國際航空樞紐,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,三大舉措不可或缺:完善機場運行資源、豐富空中航線網絡、便捷旅客中轉流程。
走向世界,需要完善航線網絡的全球布局。據了解,國航、東航、南航、海航等國內主要航空公司均在首都機場設立了運營基地,世界三大航空聯盟(星空聯盟、天合聯盟、寰宇一家)也將首都機場作為重要中轉樞紐,基本形成以大型國際樞紐建設為主導的航線網絡布局。
截至2012年底,在首都機場運營的航空公司已經達到94家,其中國際航空公司73家,國內航空公司21家;通航107個國際及地區航點,通航點234個,其中國內航點127個,國際及地區航點107個,航點數量居國內機場首位。
與此同時,首都機場不斷加強對外交流合作,增強國際影響力。現在,到法國戴高樂、德國法蘭克福等歐洲15家機場旅行的話,旅客會看到身著與北京首都機場同樣衣飾的工作人員,獲得與北京首都機場一樣的貴賓服務。
中轉時間是樞紐機場最重要的衡量指標,首都機場通過持續優化流程,實現旅客的快速高效轉機。今年,首都機場還聯合航空公司,共同推行國際轉國內通程行李直掛服務,德國法蘭克福、意大利米蘭、瑞典斯德哥爾摩三個城市經首都機場中轉行李直掛服務開始試運行。
地方經濟的發展引擎
“機場既是一個基礎設施,也可以成為一個經濟中心,甚至成為一座城。”采訪中,劉增禹兩次引用業內人士的這句話。機場的魅力不僅僅在于自身的運轉,更在于它的引擎力量。機場建設推進的過程,也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過程。
一個“1∶8論斷”流傳甚廣:根據國際研究機構計算,民航業投入和產出的比例是1∶8,也就是說,在民航業中投入的是1元,對整個經濟社會的拉動作用就達到8元。
觀念決定行動。北京市順義區及早認識到機場的外部溢出效應,在全國率先提出了“臨空經濟”概念。經過十多年的發展,順義臨空經濟區已初具規模。
從地圖上看,順義臨空經濟區在空間布局上,呈現出類似洋蔥片的圈層結構:圍繞首都機場和天竺綜合保稅區構成的核心圈層,空港經濟開發區、天竺綜合保稅區、空港物流基地、北京汽車生產基地、國門商務區等航空相關產業層層鋪展開來,北汽現代、中航工業集團、空客(北京)、中外運、TNT、日本船郵、索尼等企業紛紛入駐。
李純芳透露,一個由首都機場牽頭、北京市一些政府部門、研究機構參與的課題報告,對首都機場的區域經濟影響力進行了匡算:2011年,首都機場對北京市的總體經濟貢獻已超過1100億元,約占北京市GDP的7%;同年,臨空經濟區輻射的經濟總量、財政收入分別占到北京市順義區的70%和85%。“沒有首都機場,沒有民航,順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生機和活力。”有人這樣說。
順義區政府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,很早以前,招商引資非常難,大的項目落地尤其不易。但隨著順義產業轉型和臨空經濟產業的發展方向確定,很多企業就是看中了順義和首都機場區位優勢。“就像我們的汽車制造業,臨近機場物流就很方便,節省了費用”。
目前,北京新機場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,新機場建成后,將構建起功能互補、協調聯動的北京雙樞紐機場系統,成為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乃至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力量。
鏈 接
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中國的空中門戶和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。建成于1958年,改革開放以來,其年旅客吞吐量從1978年的103萬人次增長到2010年的7395萬人次,目前排名全球第2位。
秘 笈 解 讀
順義臨空經濟區與首都機場密不可分。前者的迅速發展,得益于依托中國航線最豐富、覆蓋面最廣、航班最密集、運量最大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。后者的持續發力,受惠于臨空經濟區不斷延伸的產業帶。所以,機場和經濟區相得益彰,才形成北京這一國際航空大都市獨絢的風采。
除了獨特的地理位置之外,超前的發展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手段,是首都國際機場青春永駐的一大秘訣。正如文章中所介紹的,地理位置絕不是她運營良好的全部秘笈,理念和管理,是企業經營中永遠不變的主題,正所謂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。
既做到與世界接軌,又不失“中國特色”,以“中國服務”彰顯中國魅力。你既可以在國外享受到首都機場賓客的待遇,又可以讓外國旅客在中國領略到不遜于世界標準的“中國式”服務,這就是中國魅力,也是首都機場的魅力。
點 評
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:圈層布局、區港一體,值得借鑒。
1、順義臨空經濟區在產業布局上遵循圈層結構,根據產業的臨空偏好度進行布局,和機場關聯性越強的產業,離機場越近。
2、首都機場和天竺綜保區已經實現了無縫對接,二者之間沒有空間距離,這樣貨運才能高效運營。